一、大连公园放生鲫鱼
1、光瑞法师(左)、果亮法师(右)
2、大菩文化江苏讯龙天盛会,因缘殊胜,2016年3月12日,为庆苏州寒山寺法主和尚性空长老九十五华诞,苏州寒山寺隆重举行丙申年和合梦放生法会。苏州寒山寺、重元寺、白鹤寺、泰州观音寺、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、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四众弟子齐聚寒山寺向长老祝寿。
3、上午9时30分,香雾飘渺、梵音绕梁,众善云集寒山寺,放生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寒山寺、重元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主法。
4、依仪轨在鸣钟三声后,炉香赞起,十方佛弟子共同礼拜,三称菩萨圣号,愿佛力超荐,免灾消难。众人祈福之后,大悲咒起,秋爽大和尚执杨枝净水遍洒道场,为放生生命洒净祈福加持。
5、随后,众法师手持杨枝净水依次为放生生灵洒净。一切生物,佛皆视之如子,救一物命,即是救佛一子,诸佛皆大欢喜。是日晴空万里,江面波光粼粼,整个放生活动依照佛教放生仪轨,威仪的内坛功德主与虔诚的护法善信依次如法如仪地进行放生仪式。众生以此功德回向性空长老法体安康、福寿无疆。
6、一切生物,佛皆视之如子,救一物命,即是救佛一子,诸佛皆大欢喜
7、“放生”典出于大乘佛经,盛行于中国内地,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。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。所谓“吃它半斤,还它八两”;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,当然功德倍增,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。史不绝书。
8、放生的根据,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。《梵网菩萨戒经》,其中提到:“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,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。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,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。一切地水,是我先身,一切火风,是我本体,故常行放生,生生受生。若世人见杀畜牲时,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,常教化讲说菩萨戒,救度众生。”
9、小编在此也呼吁广大信众践行佛教、慈悲护生的理念,遵守法律法规,以科学知识为指导,正信正行,合理放生,慈悲护生,为建设生态文明、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
10、(现场记者:妙雨妙梵妙善妙雪果明慧恩)
二、武汉放生乌龟
1、书院、清凉书院春季开学典礼举行
2、寺佛教图书馆继续举办读经共修活动
3、对佛弟子而言,一年最隆重的日子,是阿弥陀佛圣诞日和观世音菩萨圣诞日。虽然佛菩萨法身遍满法界,可我们毕竟还是凡夫,需要对境的熏习。今年的阿弥陀佛圣诞日,我在净土宗祖庭苏州灵岩山寺参加了祝圣法会。
4、之前的一周都是风雨雾霾的严寒天气,去还是不去?心里还有些犹豫,都说灵岩山的佛事很灵验,很想为奶奶做一场,祈愿她老人家能临终无障碍,安然往生。于是我下定决心,就算第二天下冰雹也要去。2013年12月18日,天气晴好,一早从上海乘高铁出发。中午时分抵达苏州灵岩山寺。尽管路上风景秀丽,我完全没有心思拍照,脑海中一直回旋着印祖的法语:“自从上了灵岩,任何名胜都没去过。因为我志在往生,不在意什么名胜古迹。”一路念佛,第一道山门刻着醒目的介绍语,灵岩山寺:佛教圣地,净土道场。楹联:“十方众生称念万德洪名升净土,三宝弟子勤修福慧贞洁度群蒙。”
5、进入寺门,殷重之心油然而生,从这一刻要时时提起一句佛号。前往库房,负责的师父耐心地接待前来登记做佛事的居士和信众。来之前有师兄告诉说,大雄宝殿的普佛力道大,因为参加念诵的出家师父多。最后我还是登记了念佛堂佛七。阿弥陀佛名号乃万德洪名,我对这一句名号的威神之力深信不疑。既然求往生,念佛就是最直接的。中午是休息时间,虽然还没找到负责安排住宿的张师傅,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,把行李放在斋堂的椅子上,迫不及待地念佛去了。
6、念佛堂外的白墙上贴着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。“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”当读到这句经文,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心安。人世间的缘是前世的延续,只要你不执着,什么都会消散。有弥陀的光明注照,一切都会淡去。“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”忆佛念佛,求愿往生,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来接我。下午念佛的时间是从一点半到四点,先绕念、次坐念、然后止静。念佛堂有二三十位师父带领我们念佛。念佛堂的背面贴满了超度的牌位。看到这个场景不禁警觉生死事大。“早趁在生修净业,莫教临死怨阎罗。”来做佛事的眷属随众念佛,不仅是利益亡人,实际上也是为在世之人种下了善根和得度因缘。
7、灵岩山寺最殊胜的还有大雄宝殿的早晚课,居士和信众都可上殿参加。师父们的念诵节奏很快,我们跟不上也不用担心,摄心谛听,身心皆安。忙碌的现代人走入佛门,亦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净化。曾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老师发给学生的信息:“丽丽,你想去西藏,但我不以为可以取得心的平静。当你和一大群旅游者排着队行进时,是不可能宁静的。我建议你去苏州灵岩山寺参加一次佛事活动。当你白日持香坐在缭绕的香烟中,听那宁静的梵音,你的心真会宁静。当深夜你在那杳无一人的殿堂下徘徊,远窥殿上长明灯茕茕一火,天上一轮寒月,那时心中真是四大皆空。在那里住一夜(可要和信众们同室的),品上好素斋,悟佛门境界。”
8、对于净业行人来说,来净土宗祖庭参学更具意义,应细心体味其中的法义。这里是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道场,至今保留着印祖当年制订的丛林规约。专一念佛,除打佛七外,概不应酬经忏佛事。出家僧众每日早晚上殿,依照丛林的课诵。往生普佛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圣号,延生普佛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圣号。末法邪说纷纭,现在有一种偏颇的说法,认为只念一句佛号才是专修,读诵其他大乘经典都是杂修。印光大师法语:“修行用功,固宜专精。然凡夫妄想纷飞,若不加经咒之助,或致悠忽懈怠。倘能如丧考妣,如救头然之痛切。则于一行三昧,实为最善。若以悠忽当之,久或懈惰放废,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。汝祈我决,我与汝说其所以,汝可自决。总之生死心切,诚敬肫挚,则专兼均可。否则专落悠忽,兼落纷繁。良以根本不真切,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。”(三编卷四·开示五则)
9、有些学佛人以为专修就是只念一句佛号,甚至见到观世音菩萨也不拜。殊不知《净土圣贤录》里有很多往生的案例,都是观世音菩萨垂慈现身,接引念佛行人往生净土。印光大师法语:“须知观音与我世界有大因缘。乃于无量劫前,久已成佛,号正法明。但以慈悲心重,不离寂光,(乃佛住处)垂形九界,以行救济耳。况示迹为阿弥陀佛法王子。如民众欲求皇帝恩泽,即向太子求耳。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,亦可满愿。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,非有二义也。”(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)
10、印光大师度化众生的原则,总以“念佛求生西方为劝”。须劝父母,兄弟、姊妹、妻室、儿女、乡党、亲友,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。(每日若念一万声佛,即念五千观音,多少照此加减)。以此事利益甚大,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于亲友不蒙此益乎?”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